貝類學問多
菜市場上最令新手主婦喜歡的,莫過於可以快速料理的食材。文蛤美味、價廉又可以五分鐘上桌,大人小孩都喜歡,正是在下的心頭好。不過,買文蛤也是有門檻的,首先,貝類們長得都有點像,請讓我先介紹文蛤與長得很像的好朋友們。
一、文蛤就是最常見的蛤蜊,臺語叫「蚶仔」,光滑外殼有點像鈍角三角形,殼上有深褐、土褐花紋,也就是本日的主角,我等一下詳細來介紹怎麼買牠。
二、蜆就是蜊仔,小小尖尖的三角形,外殼土黃帶褐綠色,據說有保肝效果,所以台糖拿來做蜆精, 臺灣的主婦都拿來跟大量的蒜頭一起熬成乳白色營養高湯。
三、環文蛤又稱赤嘴蛤,比文蛤大,近圓形的殼是褐紫黑色有明顯輪脈,外緣有一圈華麗的紫色,打開來蛤肉是橘黃色,味道鹹鮮,我都拿來煮薑絲湯,不用加任何調味就超好吃。
四、海瓜子其實有好幾種,常見外殼光滑的叫做「波紋橫簾蛤」,以前臺灣還捕得到,但是現在都從馬來西亞進口,所以價格非常高∼貴,熱炒店拿來炒三杯海瓜子,用米酒醬油糖蒜頭和九層塔啊啊啊口水要流下來了啊!
認識了這些貝類好朋友之後,要怎麼挑好吃的文蛤?
簡單來說,文蛤跟過完年的人類一樣,胖是看得出來的。怎麼看呢?請站在攤販旁五分鐘左右,像個變態那樣盯著文蛤看。除非是超級市場的真空包裝,否則牠們通常會在鹽水裡吐沙、張開殼動來動去。文蛤會探出乳白色的斧足,想逃到比較安全的地方,斧足的肥厚度就是胖瘦標準!越肥越好吃!健康快樂的文蛤會一直噴水活動,如果是很安靜的文蛤,可以拿起來敲敲看,聲音清脆結實就是好文蛤,如果聲音空洞、或是殼沒有閉上,那就是死了,不要買。
買回家的文蛤,先用鹽水讓牠們繼續吐一下沙,如果沒有當天煮,撈起來放塑膠袋,用力擠出空氣扭緊後冷藏。這樣講,大家應該就略懂略懂了吧!